当前位置: 神州中泰助孕生殖中心 > 神州中泰助孕电话 >

体温怎么量?退烧药怎么吃?6种方式,正确掌握孩子的状况

发布时间 2021-09-15

人体的大脑下视丘有个体温调节中枢,于此会设定「体温定位点」,体温定位点在正常状况下约37℃左右,如果发生感染等各种疾病就会出现发炎反应,发炎反应会使体温定位点上升。当体温变高达到38℃以上便是发烧,是身体发出警讯,传达身体已出现状况。

除了体温变高之外,体温变低至36℃也属于异常状况,林新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许佐鸿指出,正常体温是高温不超过38℃、低温不低于36℃,超出范围都应特别注意。

科学化测量体温较准确

不少家长喜欢用摸宝宝额头的方式来测量是否体温偏高,其实这是不科学且不准确的方法,因为感觉是很主观,就像有人冬天要洗40℃的热水才觉得热,有人则38℃就觉得热。事实上,用手摸也无法确实知道宝宝现在正确的体温为几度,是37.5℃(还在正常范围内)或39℃(属于发烧),尤其是代谢率较高的新生儿,体温定位点原本就比一般37℃还高半度左右,若只用摸额头的方式,家长可能会觉得宝宝发烧了。

刚洗完热水澡、宝宝大哭大闹过后、刚喝完奶(喝奶对宝宝来说算是运动)、在太阳底下活动、衣服穿太多等因素都会影响体温测量的准确度,建议家长无须频繁帮孩子量体温,除非孩子出现精神不佳、胃口不好或出现咳嗽、流鼻水等症状。

然而,量体温时,应让孩子处于平静的状态,若活动刚结束,必须先休息15分钟左右再测量,而且要避免孩子穿着过多的衣服,尤其是2个月内的小宝宝,不少长辈怕孩子冷到,除了穿纱衣和衣服之外,还盖上小被巾及大毯子,身体太闷会导致皮肤散热不良,使体温升高。门诊案例中就曾有2个月的宝宝在家测量的体温是38℃,到医院后体温却变成37℃,后来才发现是家长将孩子包太多层的衣物,造成体温偏高,以为孩子发烧,只要拿掉毯子、被巾,体温就恢复正常。

6方法测量宝宝的体温

正确量体温才能确实知道宝宝是否真的发烧,许佐鸿医师建议,3个月以下的新生儿,最好测量背温或肛温,较大的孩子可测量耳温、腋温、口温、额温。

1.肛温

肛温是最接近人体体温定位点的温度,测量出来的温度,准确性最高。不过,测量肛温有点麻烦,首先将电子肛温计清洁、消毒,涂抹上凡士林润滑后,插入宝宝肛门约1.5~2公分深(过深会让宝宝不舒服),约1分钟即可取出看温度。

2.背温

背温测出的温度会比肛温低约0.8度,但比肛温测量起来更方便,只要将背温温度计放在平坦处,让宝宝裸身躺着压着背温计便能测量体温,时间约1~2分钟。

3.耳温

耳温的温度与肛温接近,是家长最常採用的方法。然而,耳温枪的探头较大,新生儿的耳道过小,不容易量到耳膜的温度,因此,不建议3个月以下的新生儿採取耳温测量。至于大一点的孩子,可选购幼儿专用的耳温枪,因为这种耳温枪的探头较小,比较适合。

测量耳温需要一点技巧,否则容易出现不准确的温度,因为人的耳道呈倾斜角度,将耳温枪的探头顺利对准耳膜,以测出正确体温。首先在测量时,先将孩子的耳朵往头部的斜后上方拉提,使耳道变直,再将耳温枪探头放入耳道来测量。

必须注意的是如果耳温枪的探头不够深入,只会测量到耳壁的温度,或是孩子的耳屎量较多而堵住耳道,也是仅测量到耳屎的温度(少量耳屎可以不用清理),这两种方式都会让测量出来的温度较低,无法正确反应孩子的体温。父母在测量耳温时,可以多做几次,或者左右各量1次,但如果孩子是採用趴着方式测量,趴着较久的那一边耳朵因为闷住,使温度升高,测量起来同样不准确。

除此,耳温枪用久会有误差的问题,最好是定时将耳温枪送回原厂做校正。当然,家长可以先测量自己的体温,检查耳温枪是否正常运作,无论大人或小孩,都出现35℃这种不可能出现的低温,即代表耳温枪必须进行校正。

4.腋温

腋温的温度和背温差不多,都是测量腋下皮肤的温度,将温度计夹在腋下3~5分钟。要注意的是腋温计需要确实夹好,才能测量出正确的体温。

5.口温

口温测出的温度会比肛温低约0.5度,比较困难的是得将温度计放在正确的位置,也就是舌头底下和下牙龈间,需要约1分钟。如果只是让孩子将温度计含于口中,温度计处在舌上的空间,却没有接触到皮肤黏膜,将无法准确测量出体温。

6.额温

额温的温度与背温接近,但因额温是测量额头皮肤的温度,如果额头流汗、出油或擦有防晒产品,都会干扰测量,是属于准确度较低的测量方式。

发烧该不该吃退烧药?

体温不正常以高体温的状况居多,低体温则较为少见,但也可能因为外在环境过冷,或者生病身体虚弱,导致身体产热能力变差而出现低体温,若体温低于36℃就是不正常,必须尽速就医。

体温高于38℃的发烧状况就有非常多种原因引起,许佐鸿医师强调,发烧是一种症状,告知身体出现了发炎反应,发炎的来源可能是感冒引起的喉咙发炎、中耳炎、肺炎,也有可能是肠病毒、肠胃炎、泌尿道发炎、自体免疫系统引起的红斑性狼疮、白血病等,需要经由医师诊断才能知道原因。

基本上,温度越高就代表发炎状况越严重,也会使发烧者不舒服度提高,出现想睡、没活力、没胃口、心跳快、呼吸快,流汗等状况,多数发烧会在3~5天内让体温上上下下的升降,只要引起发炎的病症改善,体温自然就会降到正常的温度。

发烧时是否要吃退烧药,必须视状况而定,如果孩子发烧却活蹦乱跳、精神很好,不一定要吃退烧药,因为退烧药并不是治疗疾病,而是缓解因体温升高引起的不舒服,孩子并未因体温升高而觉得不舒服,就无须吃退烧药,等到发炎病症改善,体温便会下降。若孩子因为体温升高而有不舒服的感觉、哭闹得严重或胃口不好,就可以吃退烧药,目前常用的退烧药有口服的普拿疼、非类固醇抗发炎药及塞剂,普拿疼约4~6小时服用1次,非类固醇抗发炎药及塞剂则为6~8小时使用1次,建议比较大的孩子使用口服退烧药即可,因为塞剂可能引起拉肚子的副作用,除非孩子太小或抗拒吃药才使用。家长必须注意的是口服的退烧药吃下去约需半小时至1小时才会发生作用,家长千万别急着在孩子吃下退烧药后就立即量体温,因为体温是不会马上降下来,应该等到吃药后1~2小时再评估退烧药是否产生作用。

原则上,上述所说的三种退烧药是可以交替使用,例如:先吃了普拿疼,2~3小时后体温仍然没有下降,孩子还是很不舒服,此时再吃另一种口服退烧药或使用塞剂,但要注意的是退烧药之间不可间隔太近,否则会有过量的问题。此外,疾病引起的发烧症状会持续约2、3天,这期间孩子吃了退烧药,体温就会降下来,但若发炎情况未改善,体温还是会在药效过后再次升高,这种升升降降的体温是正常反应,只要发炎症状得以缓解,体温就能回复。当孩子的体温下降,活动力和胃口变好,便不用再吃退烧药。

另一种体温过高的现象则是因为外在环境引起。身体内的体温定位点正常,但因为在户外晒太久的太阳,使身体产热太多或散热不够,这就是夏季常出现的中暑。虽然幼儿较少出现中暑的现象,还是建议家长在夏季太阳炎热时,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约15~30分就必须到阴凉处休息,而且补充足够的水分,只要水分足够就会流汗,流汗便会把身体的热气带走。因此,若孩子不小心中暑,立即将孩子移至阴凉处,减少衣服、补充水分,身体正常散热后就可解除体温过高现象。

发烧会烧坏脑袋吗?

不少家长对小孩发烧紧张万分,深怕小孩脑袋烧坏而变笨,因此,一旦发烧就急着要帮孩子退烧,这其实是对发烧产生误解所致。许佐鸿医师解释,发烧是一种身体对发炎反应的症状,并非疾病,不会让脑部受损,造成脑部受损的是发炎的病毒与细菌,例如:脑炎、脑膜炎等,它们会侵袭大脑、大脑外层的脑膜与小脑,引起一些神经方面的后遗症,导致运动、感觉、智能、听力方面的受损,由于脑炎与脑膜炎也会出现发烧症状,才会引起家长的误解。

人体的大脑下视丘有个体温调节中枢,于此会设定「体温定位点」,体温定位点在正常状况下约37℃左右,如果发生感染等各种疾病就会出现发炎反应,发炎反应会使体温定位点上升。当体温变高达到38℃以上便是发烧,是身体发出警讯,传达身体已出现状况。

除了体温变高之外,体温变低至36℃也属于异常状况,林新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许佐鸿指出,正常体温是高温不超过38℃、低温不低于36℃,超出范围都应特别注意。

科学化测量体温较准确

不少家长喜欢用摸宝宝额头的方式来测量是否体温偏高,其实这是不科学且不准确的方法,因为感觉是很主观,就像有人冬天要洗40℃的热水才觉得热,有人则38℃就觉得热。事实上,用手摸也无法确实知道宝宝现在正确的体温为几度,是37.5℃(还在正常范围内)或39℃(属于发烧),尤其是代谢率较高的新生儿,体温定位点原本就比一般37℃还高半度左右,若只用摸额头的方式,家长可能会觉得宝宝发烧了。

刚洗完热水澡、宝宝大哭大闹过后、刚喝完奶(喝奶对宝宝来说算是运动)、在太阳底下活动、衣服穿太多等因素都会影响体温测量的准确度,建议家长无须频繁帮孩子量体温,除非孩子出现精神不佳、胃口不好或出现咳嗽、流鼻水等症状。

然而,量体温时,应让孩子处于平静的状态,若活动刚结束,必须先休息15分钟左右再测量,而且要避免孩子穿着过多的衣服,尤其是2个月内的小宝宝,不少长辈怕孩子冷到,除了穿纱衣和衣服之外,还盖上小被巾及大毯子,身体太闷会导致皮肤散热不良,使体温升高。门诊案例中就曾有2个月的宝宝在家测量的体温是38℃,到医院后体温却变成37℃,后来才发现是家长将孩子包太多层的衣物,造成体温偏高,以为孩子发烧,只要拿掉毯子、被巾,体温就恢复正常。

6方法测量宝宝的体温

正确量体温才能确实知道宝宝是否真的发烧,许佐鸿医师建议,3个月以下的新生儿,最好测量背温或肛温,较大的孩子可测量耳温、腋温、口温、额温。

1.肛温

肛温是最接近人体体温定位点的温度,测量出来的温度,准确性最高。不过,测量肛温有点麻烦,首先将电子肛温计清洁、消毒,涂抹上凡士林润滑后,插入宝宝肛门约1.5~2公分深(过深会让宝宝不舒服),约1分钟即可取出看温度。

2.背温

背温测出的温度会比肛温低约0.8度,但比肛温测量起来更方便,只要将背温温度计放在平坦处,让宝宝裸身躺着压着背温计便能测量体温,时间约1~2分钟。

3.耳温

耳温的温度与肛温接近,是家长最常採用的方法。然而,耳温枪的探头较大,新生儿的耳道过小,不容易量到耳膜的温度,因此,不建议3个月以下的新生儿採取耳温测量。至于大一点的孩子,可选购幼儿专用的耳温枪,因为这种耳温枪的探头较小,比较适合。

测量耳温需要一点技巧,否则容易出现不准确的温度,因为人的耳道呈倾斜角度,将耳温枪的探头顺利对准耳膜,以测出正确体温。首先在测量时,先将孩子的耳朵往头部的斜后上方拉提,使耳道变直,再将耳温枪探头放入耳道来测量。

必须注意的是如果耳温枪的探头不够深入,只会测量到耳壁的温度,或是孩子的耳屎量较多而堵住耳道,也是仅测量到耳屎的温度(少量耳屎可以不用清理),这两种方式都会让测量出来的温度较低,无法正确反应孩子的体温。父母在测量耳温时,可以多做几次,或者左右各量1次,但如果孩子是採用趴着方式测量,趴着较久的那一边耳朵因为闷住,使温度升高,测量起来同样不准确。

除此,耳温枪用久会有误差的问题,最好是定时将耳温枪送回原厂做校正。当然,家长可以先测量自己的体温,检查耳温枪是否正常运作,无论大人或小孩,都出现35℃这种不可能出现的低温,即代表耳温枪必须进行校正。

4.腋温

腋温的温度和背温差不多,都是测量腋下皮肤的温度,将温度计夹在腋下3~5分钟。要注意的是腋温计需要确实夹好,才能测量出正确的体温。

5.口温

口温测出的温度会比肛温低约0.5度,比较困难的是得将温度计放在正确的位置,也就是舌头底下和下牙龈间,需要约1分钟。如果只是让孩子将温度计含于口中,温度计处在舌上的空间,却没有接触到皮肤黏膜,将无法准确测量出体温。

6.额温

额温的温度与背温接近,但因额温是测量额头皮肤的温度,如果额头流汗、出油或擦有防晒产品,都会干扰测量,是属于准确度较低的测量方式。

发烧该不该吃退烧药?

体温不正常以高体温的状况居多,低体温则较为少见,但也可能因为外在环境过冷,或者生病身体虚弱,导致身体产热能力变差而出现低体温,若体温低于36℃就是不正常,必须尽速就医。

体温高于38℃的发烧状况就有非常多种原因引起,许佐鸿医师强调,发烧是一种症状,告知身体出现了发炎反应,发炎的来源可能是感冒引起的喉咙发炎、中耳炎、肺炎,也有可能是肠病毒、肠胃炎、泌尿道发炎、自体免疫系统引起的红斑性狼疮、白血病等,需要经由医师诊断才能知道原因。

基本上,温度越高就代表发炎状况越严重,也会使发烧者不舒服度提高,出现想睡、没活力、没胃口、心跳快、呼吸快,流汗等状况,多数发烧会在3~5天内让体温上上下下的升降,只要引起发炎的病症改善,体温自然就会降到正常的温度。

发烧时是否要吃退烧药,必须视状况而定,如果孩子发烧却活蹦乱跳、精神很好,不一定要吃退烧药,因为退烧药并不是治疗疾病,而是缓解因体温升高引起的不舒服,孩子并未因体温升高而觉得不舒服,就无须吃退烧药,等到发炎病症改善,体温便会下降。若孩子因为体温升高而有不舒服的感觉、哭闹得严重或胃口不好,就可以吃退烧药,目前常用的退烧药有口服的普拿疼、非类固醇抗发炎药及塞剂,普拿疼约4~6小时服用1次,非类固醇抗发炎药及塞剂则为6~8小时使用1次,建议比较大的孩子使用口服退烧药即可,因为塞剂可能引起拉肚子的副作用,除非孩子太小或抗拒吃药才使用。家长必须注意的是口服的退烧药吃下去约需半小时至1小时才会发生作用,家长千万别急着在孩子吃下退烧药后就立即量体温,因为体温是不会马上降下来,应该等到吃药后1~2小时再评估退烧药是否产生作用。

原则上,上述所说的三种退烧药是可以交替使用,例如:先吃了普拿疼,2~3小时后体温仍然没有下降,孩子还是很不舒服,此时再吃另一种口服退烧药或使用塞剂,但要注意的是退烧药之间不可间隔太近,否则会有过量的问题。此外,疾病引起的发烧症状会持续约2、3天,这期间孩子吃了退烧药,体温就会降下来,但若发炎情况未改善,体温还是会在药效过后再次升高,这种升升降降的体温是正常反应,只要发炎症状得以缓解,体温就能回复。当孩子的体温下降,活动力和胃口变好,便不用再吃退烧药。

另一种体温过高的现象则是因为外在环境引起。身体内的体温定位点正常,但因为在户外晒太久的太阳,使身体产热太多或散热不够,这就是夏季常出现的中暑。虽然幼儿较少出现中暑的现象,还是建议家长在夏季太阳炎热时,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约15~30分就必须到阴凉处休息,而且补充足够的水分,只要水分足够就会流汗,流汗便会把身体的热气带走。因此,若孩子不小心中暑,立即将孩子移至阴凉处,减少衣服、补充水分,身体正常散热后就可解除体温过高现象。

发烧会烧坏脑袋吗?

不少家长对小孩发烧紧张万分,深怕小孩脑袋烧坏而变笨,因此,一旦发烧就急着要帮孩子退烧,这其实是对发烧产生误解所致。许佐鸿医师解释,发烧是一种身体对发炎反应的症状,并非疾病,不会让脑部受损,造成脑部受损的是发炎的病毒与细菌,例如:脑炎、脑膜炎等,它们会侵袭大脑、大脑外层的脑膜与小脑,引起一些神经方面的后遗症,导致运动、感觉、智能、听力方面的受损,由于脑炎与脑膜炎也会出现发烧症状,才会引起家长的误解。

人体的大脑下视丘有个体温调节中枢,于此会设定「体温定位点」,体温定位点在正常状况下约37℃左右,如果发生感染等各种疾病就会出现发炎反应,发炎反应会使体温定位点上升。当体温变高达到38℃以上便是发烧,是身体发出警讯,传达身体已出现状况。

除了体温变高之外,体温变低至36℃也属于异常状况,林新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许佐鸿指出,正常体温是高温不超过38℃、低温不低于36℃,超出范围都应特别注意。

科学化测量体温较准确

不少家长喜欢用摸宝宝额头的方式来测量是否体温偏高,其实这是不科学且不准确的方法,因为感觉是很主观,就像有人冬天要洗40℃的热水才觉得热,有人则38℃就觉得热。事实上,用手摸也无法确实知道宝宝现在正确的体温为几度,是37.5℃(还在正常范围内)或39℃(属于发烧),尤其是代谢率较高的新生儿,体温定位点原本就比一般37℃还高半度左右,若只用摸额头的方式,家长可能会觉得宝宝发烧了。

刚洗完热水澡、宝宝大哭大闹过后、刚喝完奶(喝奶对宝宝来说算是运动)、在太阳底下活动、衣服穿太多等因素都会影响体温测量的准确度,建议家长无须频繁帮孩子量体温,除非孩子出现精神不佳、胃口不好或出现咳嗽、流鼻水等症状。

然而,量体温时,应让孩子处于平静的状态,若活动刚结束,必须先休息15分钟左右再测量,而且要避免孩子穿着过多的衣服,尤其是2个月内的小宝宝,不少长辈怕孩子冷到,除了穿纱衣和衣服之外,还盖上小被巾及大毯子,身体太闷会导致皮肤散热不良,使体温升高。门诊案例中就曾有2个月的宝宝在家测量的体温是38℃,到医院后体温却变成37℃,后来才发现是家长将孩子包太多层的衣物,造成体温偏高,以为孩子发烧,只要拿掉毯子、被巾,体温就恢复正常。

6方法测量宝宝的体温

正确量体温才能确实知道宝宝是否真的发烧,许佐鸿医师建议,3个月以下的新生儿,最好测量背温或肛温,较大的孩子可测量耳温、腋温、口温、额温。

1.肛温

肛温是最接近人体体温定位点的温度,测量出来的温度,准确性最高。不过,测量肛温有点麻烦,首先将电子肛温计清洁、消毒,涂抹上凡士林润滑后,插入宝宝肛门约1.5~2公分深(过深会让宝宝不舒服),约1分钟即可取出看温度。

2.背温

背温测出的温度会比肛温低约0.8度,但比肛温测量起来更方便,只要将背温温度计放在平坦处,让宝宝裸身躺着压着背温计便能测量体温,时间约1~2分钟。

3.耳温

耳温的温度与肛温接近,是家长最常採用的方法。然而,耳温枪的探头较大,新生儿的耳道过小,不容易量到耳膜的温度,因此,不建议3个月以下的新生儿採取耳温测量。至于大一点的孩子,可选购幼儿专用的耳温枪,因为这种耳温枪的探头较小,比较适合。

测量耳温需要一点技巧,否则容易出现不准确的温度,因为人的耳道呈倾斜角度,将耳温枪的探头顺利对准耳膜,以测出正确体温。首先在测量时,先将孩子的耳朵往头部的斜后上方拉提,使耳道变直,再将耳温枪探头放入耳道来测量。

必须注意的是如果耳温枪的探头不够深入,只会测量到耳壁的温度,或是孩子的耳屎量较多而堵住耳道,也是仅测量到耳屎的温度(少量耳屎可以不用清理),这两种方式都会让测量出来的温度较低,无法正确反应孩子的体温。父母在测量耳温时,可以多做几次,或者左右各量1次,但如果孩子是採用趴着方式测量,趴着较久的那一边耳朵因为闷住,使温度升高,测量起来同样不准确。

除此,耳温枪用久会有误差的问题,最好是定时将耳温枪送回原厂做校正。当然,家长可以先测量自己的体温,检查耳温枪是否正常运作,无论大人或小孩,都出现35℃这种不可能出现的低温,即代表耳温枪必须进行校正。

4.腋温

腋温的温度和背温差不多,都是测量腋下皮肤的温度,将温度计夹在腋下3~5分钟。要注意的是腋温计需要确实夹好,才能测量出正确的体温。

5.口温

口温测出的温度会比肛温低约0.5度,比较困难的是得将温度计放在正确的位置,也就是舌头底下和下牙龈间,需要约1分钟。如果只是让孩子将温度计含于口中,温度计处在舌上的空间,却没有接触到皮肤黏膜,将无法准确测量出体温。

6.额温

额温的温度与背温接近,但因额温是测量额头皮肤的温度,如果额头流汗、出油或擦有防晒产品,都会干扰测量,是属于准确度较低的测量方式。

发烧该不该吃退烧药?

体温不正常以高体温的状况居多,低体温则较为少见,但也可能因为外在环境过冷,或者生病身体虚弱,导致身体产热能力变差而出现低体温,若体温低于36℃就是不正常,必须尽速就医。

体温高于38℃的发烧状况就有非常多种原因引起,许佐鸿医师强调,发烧是一种症状,告知身体出现了发炎反应,发炎的来源可能是感冒引起的喉咙发炎、中耳炎、肺炎,也有可能是肠病毒、肠胃炎、泌尿道发炎、自体免疫系统引起的红斑性狼疮、白血病等,需要经由医师诊断才能知道原因。

基本上,温度越高就代表发炎状况越严重,也会使发烧者不舒服度提高,出现想睡、没活力、没胃口、心跳快、呼吸快,流汗等状况,多数发烧会在3~5天内让体温上上下下的升降,只要引起发炎的病症改善,体温自然就会降到正常的温度。

发烧时是否要吃退烧药,必须视状况而定,如果孩子发烧却活蹦乱跳、精神很好,不一定要吃退烧药,因为退烧药并不是治疗疾病,而是缓解因体温升高引起的不舒服,孩子并未因体温升高而觉得不舒服,就无须吃退烧药,等到发炎病症改善,体温便会下降。若孩子因为体温升高而有不舒服的感觉、哭闹得严重或胃口不好,就可以吃退烧药,目前常用的退烧药有口服的普拿疼、非类固醇抗发炎药及塞剂,普拿疼约4~6小时服用1次,非类固醇抗发炎药及塞剂则为6~8小时使用1次,建议比较大的孩子使用口服退烧药即可,因为塞剂可能引起拉肚子的副作用,除非孩子太小或抗拒吃药才使用。家长必须注意的是口服的退烧药吃下去约需半小时至1小时才会发生作用,家长千万别急着在孩子吃下退烧药后就立即量体温,因为体温是不会马上降下来,应该等到吃药后1~2小时再评估退烧药是否产生作用。

原则上,上述所说的三种退烧药是可以交替使用,例如:先吃了普拿疼,2~3小时后体温仍然没有下降,孩子还是很不舒服,此时再吃另一种口服退烧药或使用塞剂,但要注意的是退烧药之间不可间隔太近,否则会有过量的问题。此外,疾病引起的发烧症状会持续约2、3天,这期间孩子吃了退烧药,体温就会降下来,但若发炎情况未改善,体温还是会在药效过后再次升高,这种升升降降的体温是正常反应,只要发炎症状得以缓解,体温就能回复。当孩子的体温下降,活动力和胃口变好,便不用再吃退烧药。

另一种体温过高的现象则是因为外在环境引起。身体内的体温定位点正常,但因为在户外晒太久的太阳,使身体产热太多或散热不够,这就是夏季常出现的中暑。虽然幼儿较少出现中暑的现象,还是建议家长在夏季太阳炎热时,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约15~30分就必须到阴凉处休息,而且补充足够的水分,只要水分足够就会流汗,流汗便会把身体的热气带走。因此,若孩子不小心中暑,立即将孩子移至阴凉处,减少衣服、补充水分,身体正常散热后就可解除体温过高现象。

发烧会烧坏脑袋吗?

不少家长对小孩发烧紧张万分,深怕小孩脑袋烧坏而变笨,因此,一旦发烧就急着要帮孩子退烧,这其实是对发烧产生误解所致。许佐鸿医师解释,发烧是一种身体对发炎反应的症状,并非疾病,不会让脑部受损,造成脑部受损的是发炎的病毒与细菌,例如:脑炎、脑膜炎等,它们会侵袭大脑、大脑外层的脑膜与小脑,引起一些神经方面的后遗症,导致运动、感觉、智能、听力方面的受损,由于脑炎与脑膜炎也会出现发烧症状,才会引起家长的误解。

人体的大脑下视丘有个体温调节中枢,于此会设定「体温定位点」,体温定位点在正常状况下约37℃左右,如果发生感染等各种疾病就会出现发炎反应,发炎反应会使体温定位点上升。当体温变高达到38℃以上便是发烧,是身体发出警讯,传达身体已出现状况。

除了体温变高之外,体温变低至36℃也属于异常状况,林新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许佐鸿指出,正常体温是高温不超过38℃、低温不低于36℃,超出范围都应特别注意。

科学化测量体温较准确

不少家长喜欢用摸宝宝额头的方式来测量是否体温偏高,其实这是不科学且不准确的方法,因为感觉是很主观,就像有人冬天要洗40℃的热水才觉得热,有人则38℃就觉得热。事实上,用手摸也无法确实知道宝宝现在正确的体温为几度,是37.5℃(还在正常范围内)或39℃(属于发烧),尤其是代谢率较高的新生儿,体温定位点原本就比一般37℃还高半度左右,若只用摸额头的方式,家长可能会觉得宝宝发烧了。

刚洗完热水澡、宝宝大哭大闹过后、刚喝完奶(喝奶对宝宝来说算是运动)、在太阳底下活动、衣服穿太多等因素都会影响体温测量的准确度,建议家长无须频繁帮孩子量体温,除非孩子出现精神不佳、胃口不好或出现咳嗽、流鼻水等症状。

然而,量体温时,应让孩子处于平静的状态,若活动刚结束,必须先休息15分钟左右再测量,而且要避免孩子穿着过多的衣服,尤其是2个月内的小宝宝,不少长辈怕孩子冷到,除了穿纱衣和衣服之外,还盖上小被巾及大毯子,身体太闷会导致皮肤散热不良,使体温升高。门诊案例中就曾有2个月的宝宝在家测量的体温是38℃,到医院后体温却变成37℃,后来才发现是家长将孩子包太多层的衣物,造成体温偏高,以为孩子发烧,只要拿掉毯子、被巾,体温就恢复正常。

6方法测量宝宝的体温

正确量体温才能确实知道宝宝是否真的发烧,许佐鸿医师建议,3个月以下的新生儿,最好测量背温或肛温,较大的孩子可测量耳温、腋温、口温、额温。

1.肛温

肛温是最接近人体体温定位点的温度,测量出来的温度,准确性最高。不过,测量肛温有点麻烦,首先将电子肛温计清洁、消毒,涂抹上凡士林润滑后,插入宝宝肛门约1.5~2公分深(过深会让宝宝不舒服),约1分钟即可取出看温度。

2.背温

背温测出的温度会比肛温低约0.8度,但比肛温测量起来更方便,只要将背温温度计放在平坦处,让宝宝裸身躺着压着背温计便能测量体温,时间约1~2分钟。

3.耳温

耳温的温度与肛温接近,是家长最常採用的方法。然而,耳温枪的探头较大,新生儿的耳道过小,不容易量到耳膜的温度,因此,不建议3个月以下的新生儿採取耳温测量。至于大一点的孩子,可选购幼儿专用的耳温枪,因为这种耳温枪的探头较小,比较适合。

测量耳温需要一点技巧,否则容易出现不准确的温度,因为人的耳道呈倾斜角度,将耳温枪的探头顺利对准耳膜,以测出正确体温。首先在测量时,先将孩子的耳朵往头部的斜后上方拉提,使耳道变直,再将耳温枪探头放入耳道来测量。

必须注意的是如果耳温枪的探头不够深入,只会测量到耳壁的温度,或是孩子的耳屎量较多而堵住耳道,也是仅测量到耳屎的温度(少量耳屎可以不用清理),这两种方式都会让测量出来的温度较低,无法正确反应孩子的体温。父母在测量耳温时,可以多做几次,或者左右各量1次,但如果孩子是採用趴着方式测量,趴着较久的那一边耳朵因为闷住,使温度升高,测量起来同样不准确。

除此,耳温枪用久会有误差的问题,最好是定时将耳温枪送回原厂做校正。当然,家长可以先测量自己的体温,检查耳温枪是否正常运作,无论大人或小孩,都出现35℃这种不可能出现的低温,即代表耳温枪必须进行校正。

4.腋温

腋温的温度和背温差不多,都是测量腋下皮肤的温度,将温度计夹在腋下3~5分钟。要注意的是腋温计需要确实夹好,才能测量出正确的体温。

5.口温

口温测出的温度会比肛温低约0.5度,比较困难的是得将温度计放在正确的位置,也就是舌头底下和下牙龈间,需要约1分钟。如果只是让孩子将温度计含于口中,温度计处在舌上的空间,却没有接触到皮肤黏膜,将无法准确测量出体温。

6.额温

额温的温度与背温接近,但因额温是测量额头皮肤的温度,如果额头流汗、出油或擦有防晒产品,都会干扰测量,是属于准确度较低的测量方式。

发烧该不该吃退烧药?

体温不正常以高体温的状况居多,低体温则较为少见,但也可能因为外在环境过冷,或者生病身体虚弱,导致身体产热能力变差而出现低体温,若体温低于36℃就是不正常,必须尽速就医。

体温高于38℃的发烧状况就有非常多种原因引起,许佐鸿医师强调,发烧是一种症状,告知身体出现了发炎反应,发炎的来源可能是感冒引起的喉咙发炎、中耳炎、肺炎,也有可能是肠病毒、肠胃炎、泌尿道发炎、自体免疫系统引起的红斑性狼疮、白血病等,需要经由医师诊断才能知道原因。

基本上,温度越高就代表发炎状况越严重,也会使发烧者不舒服度提高,出现想睡、没活力、没胃口、心跳快、呼吸快,流汗等状况,多数发烧会在3~5天内让体温上上下下的升降,只要引起发炎的病症改善,体温自然就会降到正常的温度。

发烧时是否要吃退烧药,必须视状况而定,如果孩子发烧却活蹦乱跳、精神很好,不一定要吃退烧药,因为退烧药并不是治疗疾病,而是缓解因体温升高引起的不舒服,孩子并未因体温升高而觉得不舒服,就无须吃退烧药,等到发炎病症改善,体温便会下降。若孩子因为体温升高而有不舒服的感觉、哭闹得严重或胃口不好,就可以吃退烧药,目前常用的退烧药有口服的普拿疼、非类固醇抗发炎药及塞剂,普拿疼约4~6小时服用1次,非类固醇抗发炎药及塞剂则为6~8小时使用1次,建议比较大的孩子使用口服退烧药即可,因为塞剂可能引起拉肚子的副作用,除非孩子太小或抗拒吃药才使用。家长必须注意的是口服的退烧药吃下去约需半小时至1小时才会发生作用,家长千万别急着在孩子吃下退烧药后就立即量体温,因为体温是不会马上降下来,应该等到吃药后1~2小时再评估退烧药是否产生作用。

原则上,上述所说的三种退烧药是可以交替使用,例如:先吃了普拿疼,2~3小时后体温仍然没有下降,孩子还是很不舒服,此时再吃另一种口服退烧药或使用塞剂,但要注意的是退烧药之间不可间隔太近,否则会有过量的问题。此外,疾病引起的发烧症状会持续约2、3天,这期间孩子吃了退烧药,体温就会降下来,但若发炎情况未改善,体温还是会在药效过后再次升高,这种升升降降的体温是正常反应,只要发炎症状得以缓解,体温就能回复。当孩子的体温下降,活动力和胃口变好,便不用再吃退烧药。

另一种体温过高的现象则是因为外在环境引起。身体内的体温定位点正常,但因为在户外晒太久的太阳,使身体产热太多或散热不够,这就是夏季常出现的中暑。虽然幼儿较少出现中暑的现象,还是建议家长在夏季太阳炎热时,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约15~30分就必须到阴凉处休息,而且补充足够的水分,只要水分足够就会流汗,流汗便会把身体的热气带走。因此,若孩子不小心中暑,立即将孩子移至阴凉处,减少衣服、补充水分,身体正常散热后就可解除体温过高现象。

发烧会烧坏脑袋吗?

不少家长对小孩发烧紧张万分,深怕小孩脑袋烧坏而变笨,因此,一旦发烧就急着要帮孩子退烧,这其实是对发烧产生误解所致。许佐鸿医师解释,发烧是一种身体对发炎反应的症状,并非疾病,不会让脑部受损,造成脑部受损的是发炎的病毒与细菌,例如:脑炎、脑膜炎等,它们会侵袭大脑、大脑外层的脑膜与小脑,引起一些神经方面的后遗症,导致运动、感觉、智能、听力方面的受损,由于脑炎与脑膜炎也会出现发烧症状,才会引起家长的误解。

  • 新闻资讯